我的硼工业
硼产品信息

新型超硬材料——纳米晶立方碳化硅

超硬材料(HV > 40 GPa)具有优越的硬度、不可压缩性和耐磨性,被广泛使用于机械加工及高压科学等领域。现阶段,超硬材料仍主要局限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两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实现了人工合成。近期的研究表明,纳米结构化是提升超硬材料硬度的有效途径,例如纳米晶金刚石、纳米晶立方氮化硼等。能否将纳米结构化策略应用于传统的硬质材料(HV < 40 GPa),从而制备出异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新型超硬材料,是超硬材料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

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课题组高国英、徐波教授等将纳米结构化策略引入到碳化硅这一传统的硬质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功制备出纳米晶结构的立方碳化硅致密块材,块材中平均晶粒尺寸低至10 nm。受益于这种独特的显微组织结构,块材的维氏硬度相较于商用碳化硅大幅度提高,可媲美单晶立方氮化硼。该研究首次将立方碳化硅这一传统硬质材料提升为超硬材料,扩大了超硬材料家族成员,是超硬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

研究团队以平均晶粒尺寸为8 nm的立方碳化硅纳米粉为原料,在不同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开展高温高压实验,合成了一系列纳米晶结构的立方碳化硅块材。结构分析表明合成块材的显微组织结构受温度与压力条件调控,例如较高的合成压力有利于抑制晶粒的生长、较高的合成温度有利于材料的致密化,进而优化了纳米晶立方碳化硅块材的合成条件—25 GPa/1400 ℃。该条件下制备的立方碳化硅块材高度致密,平均晶粒尺度约为10 nm,其显微组织结构见图1。

图1. 25 GPa/1400 ℃合成样品的显微结构。(a)典型的DF-STEM图像。(b)块材中晶粒的晶体取向图。(c)单个纳米晶粒的HAADF-STEM图像。红线和双箭头分别标记着孪晶界及层错。

力学性能表征显示,块材的硬度与晶粒尺寸间满足霍尔-佩奇关系,即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硬度增加(图2)。25 GPa/1400 ℃条件下制备的块材维氏硬度高达41.5±0.5 GPa,显著高于商用碳化硅材料的硬度(< 30 GPa),与单晶立方氮化硼相媲美,是一种新型超硬材料。将立方碳化硅的硬度提高到超硬阈值之上是超硬材料研究的重要进展。通过在其他硬质材料(例如BP、B4C等)中实施类似的纳米结构化策略,超硬材料家族有望迎来更多的新成员。

阅读全文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基于CC-BY-NC-SA 4.0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名称:《新型超硬材料——纳米晶立方碳化硅》
文章链接:https://www.myboron.com/1018.html
分享到: 生成海报

热门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